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历史学专业(师范) 本科生培养方案(06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主动适应地方特别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更多高素质历史师资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与育人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具有全面、系统和扎实的历史学素养,教学、教研和教改能力强,在基础教育阶段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管理和研究的优质教师。
本专业目标定位,具体由以下层面构成:
1.总体目标定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事业人才。
2.区域目标定位:立足甘肃、面向西北、辐射西部,为地方培养厚基础、强实践、宽口径、复合型教育事业人才。
3.主体目标定位:主要培养在省、市、县级基础教育学校,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管理和研究的优质师资。
4.特色目标定位:适应民族地区对基础教育师资的特殊需求,为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历史学教学师资。
二、基本要求
1.师德规范:忠诚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坚守职业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有坚实的职业认同感,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熟练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动态;通过历史学基础方法训练,具备收集整理历史文献、编撰各级各类史志、探讨各种历史问题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历史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文献学、哲学、逻辑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相关的其它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基本能力。
4.教学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能够依据历史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具有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努力成为具有“一手好文章、一笔好字、一口普通话、一副好口才、一副好仪表”的优秀教师。
5.班级指导:贯彻《中学德育大纲》,树立德育为先理念,重视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的德育经验,掌握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初步具备担任班级管理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及研究能力,初步具备德育教育工作的能力和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的能力。
6.综合育人:充分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准确理解本专业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具备营造融洽、和谐关系的亲和力,开展有序、高效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的执行力,预测、应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掌控力等。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中学生面临的新问题、新困惑,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
7.学会反思:树立专业理想,坚定专业追求,树立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能够不断更新已有的学科知识,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颖的教学理论来武装头脑,不断地将教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专业能力,将教学专业理论升华为教学专业技能,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8.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等技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9.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要求。
三、主干学科
1.中国史;2.世界史;3.考古学
四、核心(主干)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考古学概论、教育学概论、发展与学习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历史学科课程与教学(实验)设计。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六、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至少应修满16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实践学分42.5,占总学分的25.7%。
七、教学活动时间、课程学分、学时结构(表1--表2)
每学年设置2个学期,共40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每学期18周),考试时间4周(每学期2周)。
表1 各类课程学分数和课堂教学学时数比例分配表
课程类型 | 修读 方式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百分比(%) | 课堂教学 学时数 | 占总课堂教学 学时百分比(%) |
学校平台 通识课程 | 必修 | 42.5 | 25.7 | 910 | 33.8% |
选修 | 17 | 10 | 180 | 6.7% | |
小计 | 59.5 | 36 | 1090 | 40.5% | |
学院平台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 | 30 | 18 | 540 | 20% |
专业课程 | 必修 | 30 | 18 | 360 | 13.4% |
选修 | 21.5 | 13 | 288 | 10.6% | |
小计 | 51.5 | 31.2 | 648 | 24% | |
教师教育课程 | 必修 | 23 | 13.9 | 378 | 14% |
选修 | 1+(2) | 36+(36) | |||
小计 | 24+(2) | 14.8 | 414+(36) | 15.3% | |
总计 | 165 | 100 | 2692 | 100 |
表2 周学时分配表
学 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周学时 | 26+2 | 26+2 | 20.5+3 | 19+4 | 17+7 | 13+10.5 | 1+8 | 6 |
【注:(1)周学时按照“理论课周学时+实验课周学时”的形式给出;(2)选修课周学时按照各类课程原则上规定的修读学期和应修学分,分学期平均计入。】
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表3--表7)
1.学校平台通识教育课程
表3 学校平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学期 | 周 学时 | 承担单位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践 | |||||||||
必 修 课 | 31000209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54 | 36 | 18 | 1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1000201形势与政策采用专题讲座形式授课,每学期4个专题,每个专题2小时。专题讲座马院承担,考核学工部承担。 | |
310002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54 | 36 | 18 | 2 | 3 | ||||
3100021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90 | 72 | 18 | 3 | 5 | ||||
3100021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54 | 36 | 18 | 1 | 3 | ||||
31000201 | 形势与政策 | 2 | 64 | 64 | 1-8 | 马 院 学工部 | |||||
31000208 | 军事理论 | 2 | 36 | 36 | 1 | 2 | 学工部 | 网络课程+专题辅导 | |||
军事训练 | 2周 | 学工部 | 不计学分 | ||||||||
43000101 | 大学体育Ⅰ | 1 | 36 | 4 | 32 | 1 | 2 | 体育学院 | 体育综合 体育选项 | ||
43000102 | 大学体育Ⅱ | 1 | 36 | 4 | 32 | 2 | 2 | ||||
43000103 | 大学体育Ⅲ | 1 | 36 | 4 | 32 | 3 | 2 | ||||
43000104 | 大学体育Ⅳ | 1 | 36 | 4 | 32 | 4 | 2 |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自主锻炼,每学年测试1次 | 不计学分 | |||||||||
52000101 | 大学英语Ⅰ | 3 | 54 | 54 | 1 | 3 | 外国语学院 | 大学俄语、大学日语根据特殊专业需求开设。 | |||
52000102 | 大学英语Ⅱ | 3 | 54 | 54 | 2 | 3 | |||||
52000103 | 大学英语Ⅲ | 3 | 54 | 54 | 3 | 3 | |||||
52000104 | 大学英语Ⅳ | 3 | 54 | 54 | 4 | 3 | |||||
71000101 | 大学计算机 | 2 | 72 | 课程教学安排在机房 | 1 | 2+2 | 计算机学院 | 所有学生必修 | |||
71000202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文) | 2.5 | 90 | 2 | 2+3 | 文管类学生必修 | |||||
00000203 |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1 | 18 | 18 | 3 | 2 | 学工部 | 创新创业课程,9周排课 网站辅助 | |||
00000204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1 | 18 | 18 | 6 | 2 | 学工部 | ||||
00000205 | 劳动 | 2 | 1-8 | 各学院 | |||||||
选 修 课 | 00000202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2 | 36 | 36 | 1-2 | 2 | 心理学院 学工部 | 网络课程+专题辅导 | ||
71000204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1 | 参加我校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 | 艺术体育类专业通过国家一级,其他专业通过国家二级 | |||||||
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模块 | 【《大学语文》课程,除文学院、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旅游学院师范专业学生可不修读外,其他学院师范专业学生必须修读。】 | 教 务 处 |
| ||||||||
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模块 | |||||||||||
哲学智慧与批判思维模块 | |||||||||||
科技进步与创新精神模块 | |||||||||||
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模块 | |||||||||||
艺术品鉴与人文情怀模块 | |||||||||||
成长基础与创新创业模块 | |||||||||||
从师能力与教师素养模块 | |||||||||||
小 计 | 59.5 | 1090 | 800 | 290 |
本模块课程共59.5学分,其中,必修42.5学分,选修课17学分,实践10学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四年不断线,学校每学年集中组织一次测试,测试不合格者不能毕业。具体要求见《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试行)》。
2.学院平台课程
表4 学院平台学科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学期 | 周学时 | 承担单位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实践 | ||||||||
必 修 课 | 61002403 | 中国古代史Ⅰ | 4 | 72 | 72 | 1 | 4 | 历史文化 学院 | 核心课程 | |
61002404 | 中国古代史Ⅱ | 4 | 72 | 72 | 2 | 4 | 核心课程 | |||
61002405 | 中国近代史 | 4 | 72 | 72 | 3 | 4 | 核心课程 | |||
61002406 | 中国现代史 | 3 | 54 | 54 | 4 | 3 | 核心课程 | |||
61002407 | 中国当代史 | 2 | 36 | 36 | 5 | 2 | 核心课程 | |||
61002408 | 世界古代史 | 4 | 72 | 72 | 1 | 4 | 核心课程 | |||
61002409 | 世界近代史 | 4 | 72 | 72 | 2 | 4 | 核心课程 | |||
61002410 | 世界现代史 | 3 | 54 | 54 | 3 | 3 | 核心课程 | |||
61002411 | 世界当代史 | 2 | 36 | 36 | 4 | 2 | 核心课程 | |||
小 计 | 30 | 540 | 540 |
表5 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学期 | 周学时 | 承担单位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实践 | ||||||||
专 业 必 修 课 | 61002401 | 专业导引课 | 1 | 18 | 18 | 1 | 1 | 历史文化 学院 | 核心课程 | |
61002412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Ⅰ | 3 | 54 | 54 | 1 | 3 | 核心课程 | |||
61002413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Ⅱ | 3 | 54 | 54 | 2 | 3 | 核心课程 | |||
61002416 | 史学理论与方法 | 2 | 36 | 36 | 2 | 2 | 核心课程 | |||
61002417 | 历史文献学 | 3 | 54 | 54 | 6 | 3 | 核心课程 | |||
61002418 | 历史地理 | 3 | 54 | 54 | 5 | 3 | 核心课程 | |||
61002419 | 考古学概论 | 3 | 54 | 54 | 3 | 3 | 核心课程 | |||
61002420 | 史学论文写作 | 2 | 36 | 18 | 18 | 4 | 2 | 核心课程 | ||
考古见习 | 2 | 6 | ||||||||
读书课程 | 2 | 1-6 | ||||||||
学年论文 | 1 | 5-6 | 优秀论文答辩 | |||||||
毕业论文 | 5 | 7-8 | 答辩 | |||||||
小 计 | 30 | 360 | 360 |
注:(1)学年论文:要求学生结合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探讨与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运用,以及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与规范。通过学年论文,为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条件,并为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年论文应从第5学期开始进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假、暑假进行调研、撰写,第6学期完成。(2)毕业论文:学生在第7学期开学初进行选题,以便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及利用专业实习时间收集资料、开展调研。毕业论文的开题环节应在第7学期完成,研究、设计、撰写环节在第7-8学期进行,答辩于第四学年第二学期5月上旬结束。(3)学生必须修读2学分“读书课程”。文科专业推荐必读书目不少于50部,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必须读完,并在方格纸上撰写10到20万字读书笔记(不含标点符号),学院组织师范生导师分组答辩、登载成绩,同时考查学生“钢笔字”书写技能。
表6 专业选修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学期 | 周学时 | 承担单位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实践 | |||||||||
专 业 选 修 课 | 61002640 | 专题史系列 | 学科前沿课 | 1 | 18 | 18 | 4 | 1 | 历史文化 学院 | ||
61002641 | 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 | 2 | 36 | 18 | 18 | 5 | 2 | ||||
61002601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2 | 36 | 36 | 4 | 2 | |||||
61002602 | 中国史学史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03 | 中国经济史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04 | 中国思想史 | 2 | 36 | 36 | 3 | 2 | |||||
61002605 | 中国文化史 | 2 | 36 | 36 | 6 | 2 | |||||
61002606 | 中国社会史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07 | 中国经学史 | 2 | 36 | 36 | 6 | 2 | |||||
61002608 | 中国民族史 | 2 | 36 | 36 | 6 | 2 | |||||
61002609 | 中西文明系列 | 先秦秦汉史 | 2 | 36 | 36 | 3 | 2 | ||||
61002610 | 魏晋隋唐史 | 2 | 36 | 36 | 4 | 2 | |||||
61002611 | 宋元史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12 | 明清史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13 | 中华民国史 | 2 | 36 | 36 | 6 | 2 | |||||
61002614 | 西方史学史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15 | 中东史 | 2 | 36 | 36 | 4 | 2 | |||||
61002616 | 英国史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17 | 美国史 | 2 | 36 | 36 | 6 | 2 | |||||
61002618 | 俄国史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19 | 丝绸之路文明系列 | 丝绸之路文明 | 2 | 36 | 36 | 3 | 2 | ||||
61002620 | 敦煌学概论 | 2 | 36 | 36 | 4 | 2 | |||||
61002621 | 简牍学概论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22 | 西夏学概论 | 2 | 36 | 36 | 6 | 2 | |||||
61002623 | 丝绸之路上的宗教文化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24 | 丝绸之路考古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25 |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民俗 | 2 | 36 | 36 | 6 | 2 | |||||
61002626 | 文化人类学 | 2 | 36 | 36 | 6 | 2 | |||||
61002627 | 亚太政治经济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28 | 西北文化史 | 2 | 36 | 36 | 4 | 2 | |||||
61002629 | 西方古典文明史 | 2 | 36 | 36 | 6 | 2 | |||||
61002630 | 文献导读系列 | 《左传》导读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31 | 《史记》导读 | 2 | 36 | 18 | 18 | 5 | 2 | ||||
61002632 | 《资治通鉴》导读 | 2 | 36 | 18 | 18 | 6 | 2 | ||||
61002633 | 《四书》导读 | 2 | 36 | 36 | 6 | 2 | |||||
61002634 | 近现代西北史文献导读 | 2 | 36 | 36 | 6 | 2 | |||||
61002635 |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 | 2 | 36 | 36 | 4 | 2 | |||||
61002636 | 世界史文献与名著导读 | 2 | 36 | 36 | 4 | 2 | |||||
61002637 | 历史唯物主义经典文献导读 | 2 | 36 | 36 | 3 | 2 | |||||
61002638 | 古代汉语 | 2 | 36 | 36 | 5 | 2 | |||||
61002639 | 历史专业英语 | 2 | 36 | 36 | 5 | 2 | 双语课程 | ||||
慕课、SPOC课程 | 1 | 7 | 自主学习课 | ||||||||
素质拓展 与实践创新 | 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 4.5 | 〖(1)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学分要求学生通过参加“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挑战杯”竞赛、“互联网+”竞赛、专业技能训练、学术科技活动、学科专业竞赛、社会实践、科技实践、发表研究论文、申请专利等方式获得。 (2)各专业应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开展专业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训练,科学设置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活动项目及,并制定学分认定的标准和办法。〗 |
(2)学分获取依据历史文化学院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活动项目设置及学分认定标准和办法 | |||||||
“挑战杯”竞赛 | |||||||||||
“互联网+”竞赛 | |||||||||||
专业技能训练 | |||||||||||
学术科技活动 | |||||||||||
学科专业竞赛 | |||||||||||
社会实践 | |||||||||||
科技实践 | |||||||||||
发表研究论文 | |||||||||||
申请专利 | |||||||||||
小 计 | 21.5 |
说明:(1)学院平台必修、选修课实践18.5学分。(2)学生必须完成至少16学分学院选修课程;自主学习课程由学生自主学习慕课、SPOC课程,学生至少选修1门自主学习的专业课程,完成1学分;学生必须完成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模块4.5学分。(3)学院平台四个序列选修课,每个序列中至少选一门。(4)结合本专业特点,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学术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等第二课堂为辅助进行设计,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各种活动项目。(5)学生一般应在前3学年内修满。
表7 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模块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学期 | 周学时 | 承担 单位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课内 实践 | 自主 学习 | 课外 实践 | |||||||||
必修 课程 | 41003101 | 教育学概论 | 2 | 54 | 27 | 9 | ≥18 | 理3文4 | 3 | 教育学院 | 线上 线下 混合式 教学 | ||
41003102 | 发展与学习心理学 | 2 | 54 | 27 | 9 | ≥18 | 理3文4 | 3 | 心理学院 | ||||
41003103 |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 1 | 36 | 18 | 6 | ≥12 | 理4文5 | 2 | 教育 学院 | ||||
41003104 |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 1 | 18 | 9 | 3 | ≥6 | 理4文5 | 2 | |||||
41003105 | 师德养成教育书目必读 | 0.5 | 学生阅读后撰写5万字以上读书笔记 | 1-4 | 导师批阅、登载成绩 | ||||||||
42003105 | 信息化教学 | 1.5 | 54 | 18 | 36 | 教学安排在机房或实验室 | 理5文6 | 3 | 教育技术学院 | ||||
42003106 | 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 | 1.5 | 54 | 18 | 36 | 理4文5 | 3 | ||||||
41003201 | 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 2 | 36 | 36 | 5 | 2 | 教育 学院 历史 文化 学院 | 部分学时由我校外聘中学教师讲授 | |||||
41003202 | 历史学科课程与教学(实验)设计 | 3 | 72 | 36 | 36 | 6 | 4 | ||||||
小 计 | 14.5 | 378 | 189 | 135 | ≥54 | ||||||||
选修课程 | 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目(综合+教育) | 0.5 | 18 | 18 | 每学期 | 教育、心理 | 至少修读3学分 | ||||||
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目(学科) | 0.5 | 18 | 18 | 每学年 | 1 |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 |||||||
从师能力与教师素养模块 | (2) | 从通识教育选修课相应模块中至少选修2学分 | 1-8 | 教务处 | |||||||||
小 计 | 1+(2) | 36 | 36 | ||||||||||
实践 类 项目 |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表达训练 | 0.5 | 依据《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师范生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训练计划》执行,周四下午及周末进行。 | 1 | 每 项 每 两 周 3 学 时 | 学工部 教务处 教 育 学 院 | 各项考核成绩合格,学校颁发《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合格证书》 | ||||||
“三笔字”书写技能训练 | 0.5 | 2 | |||||||||||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 | 0.5 | 3 | |||||||||||
信息化教学能力训练 | 0.5 | 4 | |||||||||||
课堂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训练 | 0.5 | 5 | |||||||||||
班级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训练 | 0.5 | 6 | |||||||||||
中学历史学科微格教学 | 0.5 | 教育实习前,10学时 | 5-6 |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 指导教师考核 | ||||||||
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案例 | 0.1 | (1)学科教学案例库由教育技术学院开发建设。相关学院组织学生网上学习,并评定成绩; (2)各学院和中学名师共同讨论设定具体项目和学分,每个项目学分0.1-0.5,总学分1。 | 周四下午及周末 | 历史文化学院中学名师工作室 | 由中学教师承担,主要采用专题讲座形式 | ||||||||
听课评课 | 0.2 | ||||||||||||
命题考试 | 0.2 | ||||||||||||
教学测量与评价 | 0.2 | ||||||||||||
问题学生管理 | 0.2 | ||||||||||||
第二课堂组织 | 0.1 | ||||||||||||
41003109 | 见习研习(教师职业生活体验) | 第2-6学期,总计2周,各学院组织,不计学分 | |||||||||||
41003110 | 教育实习 | 4 | 第6或第7学期,总计16周,教育学院、教务处组织 | ||||||||||
小计 | 8.5 | ||||||||||||
合计 | 24+(2) | 414 | 225 | 135 | 54 |
说明:(1)师德养成教育书目必读,要求学生读完学校指定的书目,并在方格纸上撰写5万字(不含标点符号)以上读书笔记,学院组织师范生导师集体批阅、登载成绩,同时考查学生“钢笔字”书写技能;(2)师范生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与考核工作由教育学院、各相关学院与中学教师共同承担,考核成绩交教务处存入“未来教师成长记录档案”。对于师范生各项技能成绩均在合格及以上的学生,学校为其颁发《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合格证书》。(3)教师教育课程实践14学分。
九、支撑矩阵
(一) 目标矩阵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 |||||
教育素养 | 专业能力 | 社会责任 | 专业成就 | 专业发展 | …… | |
师德规范 | H | M | H | L | L | |
教育情怀 | H | H | M | H | H | |
知识整合 | L | H | M | H | H | |
教学能力 | L | H | M | H | M | |
技术融合 | L | H | M | H | H | |
班级指导 与综合育人 | M | H | H | M | M | |
自主学习 与交流合作 | M | H | M | H | H | |
国际视野 与反思研究 | M | H | M | H | H | |
…… |
说明:H 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高支撑,M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中支撑,L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低支撑。
(二)课程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实践 | 1 师 德 规 范 | 2 教 育 情 怀 | 3 知 识 整 合 | 4 教 学 能 力 | 5 技 术 融 合 | 6 班级指导 与综合育人 | 7 自主学习 与交流合作 | 8 国际视野 与反思研究 | 统计 |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H | H | L | L | L | H | M | M | 3 | 2 | 3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H | L | L | L | H | M | H | 4 | 1 | 3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H | L | L | L | H | M | M | 3 | 2 | 3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H | L | L | L | H | M | M | 3 | 2 | 3 | |||||||||||||||||||||||
形势与政策 | H | H | L | L | L | H | M | H | 4 | 1 | 3 | |||||||||||||||||||||||
军事理论 | M | M | L | M | L | H | M | M | 1 | 5 | 2 | |||||||||||||||||||||||
军事训练 | M | M | L | M | L | M | L | L | 0 | 4 | 4 | |||||||||||||||||||||||
大学体育 | H | H | L | L | L | M | H | M | 3 | 2 | 3 | |||||||||||||||||||||||
大学英语 | M | H | H | H | L | L | M | M | 3 | 3 | 2 | |||||||||||||||||||||||
大学计算机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H | M | L | M | L | M | M | M | 1 | 5 | 2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H | M | L | M | L | M | M | M | 1 | 5 | 2 |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M | H | L | L | L | H | M | M | 2 | 3 | 3 | |||||||||||||||||||||||
8个系列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 | H | H | M | M | L | H | H | H | 5 | 2 | 1 | |||||||||||||||||||||||
学 科 基 础 课 程 | 中国古代史Ⅰ | M | L | H | H | L | M | H | H | 4 | 2 | 2 | ||||||||||||||||||||||
中国古代史Ⅱ | M | L | H | H | L | M | H | H | 4 | 2 | 2 | |||||||||||||||||||||||
中国近代史 | M | L | H | H | L | M | H | H | 4 | 2 | 2 | |||||||||||||||||||||||
中国现代史 | M | L | H | H | L | M | H | H | 4 | 2 | 2 | |||||||||||||||||||||||
中国当代史 | M | L | H | H | L | M | H | H | 4 | 2 | 2 | |||||||||||||||||||||||
世界古代史 | M | L | H | H | L | M | H | H | 4 | 2 | 2 | |||||||||||||||||||||||
世界近代史 | M | L | H | H | L | M | H | H | 4 | 2 | 2 | |||||||||||||||||||||||
世界现代史 | M | L | H | H | L | M | H | H | 4 | 2 | 2 | |||||||||||||||||||||||
世界当代史 | M | L | H | H | L | M | H | H | 4 | 2 | 2 | |||||||||||||||||||||||
专 业 必 修 课 程 | 专业导引课 | M | M | H | H | L | M | H | H | 4 | 3 | 1 |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Ⅰ | M | M | H | H | L | M | H | H | 4 | 3 | 1 |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Ⅱ | M | M | H | H | L | M | H | H | 4 | 3 | 1 | |||||||||||||||||||||||
史学理论与方法 | M | M | H | H | L | M | H | H | 4 | 3 | 1 | |||||||||||||||||||||||
历史文献学 | M | M | H | H | L | M | H | H | 4 | 3 | 1 | |||||||||||||||||||||||
历史地理 | M | M | H | H | L | M | H | H | 4 | 3 | 1 | |||||||||||||||||||||||
考古学概论 | M | M | H | H | L | M | H | H | 4 | 3 | 1 | |||||||||||||||||||||||
史学论文写作 | L | M | H | M | L | M | H | H | 3 | 3 | 2 | |||||||||||||||||||||||
学年论文 | M | M | H | H | H | L | H | H | 5 | 2 | 1 | |||||||||||||||||||||||
毕业论文 | M | M | H | H | H | L | H | H | 5 | 2 | 1 | |||||||||||||||||||||||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 学科前沿课 | M | H | H | H | L | M | H | H | 5 | 2 | 1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M | H | H | H | L | M | H | H | 5 | 2 | 1 | |||||||||||||||||||||||
中国史学史 | M | H | H | H | L | M | H | H | 5 | 2 | 1 | |||||||||||||||||||||||
先秦秦汉史 | M | H | H | H | L | M | H | H | 5 | 2 | 1 | |||||||||||||||||||||||
魏晋隋唐史 | M | H | H | H | L | M | H | H | 5 | 2 | 1 | |||||||||||||||||||||||
敦煌学概论 | M | H | H | H | L | M | H | H | 5 | 2 | 1 | |||||||||||||||||||||||
简牍学概论 | M | H | H | H | L | M | H | H | 5 | 2 | 1 | |||||||||||||||||||||||
《左传》导读 | M | H | H | H | L | M | H | H | 5 | 2 | 1 | |||||||||||||||||||||||
《史记》导读 | M | H | H | H | L | M | H | H | 5 | 2 | 1 | |||||||||||||||||||||||
慕课、SPOC课程 | H | H | M | L | H | L | H | H | 5 | 1 | 2 | |||||||||||||||||||||||
英文文献导读、文献检索 | L | L | H | M | H | L | H | H | 4 | 1 | 3 | |||||||||||||||||||||||
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 | M | M | H | L | L | M | H | M | 2 | 4 | 2 | |||||||||||||||||||||||
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 | H | M | M | H | M | H | M | L | 3 | 4 | 1 | |||||||||||||||||||||||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 教育学概论 | H | H | M | H | L | H | H | M | 5 | 2 | 1 | ||||||||||||||||||||||
发展与学习心理学 | H | M | M | H | L | H | H | M | 4 | 3 | 1 | |||||||||||||||||||||||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 M | M | H | H | L | L | H | H | 4 | 2 | 2 | |||||||||||||||||||||||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 H | H | M | L | L | H | H | L | 4 | 1 | 3 | |||||||||||||||||||||||
信息化教学 | L | L | H | H | H | M | H | H | 5 | 1 | 2 | |||||||||||||||||||||||
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 | L | L | H | M | H | L | H | M | 3 | 2 | 3 | |||||||||||||||||||||||
师德养成教育书目必读 | H | H | L | L | L | H | H | M | 4 | 1 | 3 | |||||||||||||||||||||||
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 H | H | M | M | L | M | M | L | 2 | 4 | 2 | |||||||||||||||||||||||
历史学科课程与教学(实验)设计 | L | L | H | H | L | M | H | M | 3 | 2 | 3 | |||||||||||||||||||||||
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目 | M | M | M | H | L | M | M | M | 1 | 6 | 1 | |||||||||||||||||||||||
从师能力与教师素养模块 | H | H | M | H | M | M | M | M | 3 | 5 | 0 | |||||||||||||||||||||||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 M | H | L | H | L | M | H | L | 3 | 2 | 3 | |||||||||||||||||||||||
“三笔字”书写技能训练 | M | H | L | H | L | M | H | L | 3 | 2 | 3 | |||||||||||||||||||||||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训练 | L | L | M | H | H | L | H | H | 4 | 1 | 3 | |||||||||||||||||||||||
信息化教学能力训练 | L | L | H | H | H | L | H | H | 5 | 0 | 3 | |||||||||||||||||||||||
课堂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训练 | M | H | H | H | H | L | H | H | 6 | 1 | 1 | |||||||||||||||||||||||
班级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训练 | M | H | L | L | L | H | H | M | 3 | 2 | 3 | |||||||||||||||||||||||
中学历史学科微格教学 | L | L | H | H | H | L | H | H | 5 | 0 | 3 | |||||||||||||||||||||||
历史学科教学案例 | L | L | H | H | M | L | H | M | 3 | 2 | 3 | |||||||||||||||||||||||
听课评课 | L | L | M | H | M | M | H | M | 2 | 4 | 2 | |||||||||||||||||||||||
命题考试 | L | L | H | M | L | L | H | M | 2 | 2 | 4 | |||||||||||||||||||||||
教学测量与评价 | L | M | M | H | H | H | M | M | 3 | 4 | 1 | |||||||||||||||||||||||
问题学生管理 | H | H | L | H | M | H | M | M | 4 | 3 | 1 | |||||||||||||||||||||||
第二课堂组织 | M | M | L | M | L | H | M | M | 1 | 5 | 2 | |||||||||||||||||||||||
见习研习(教师职业生活体验) | H | H | M | M | L | H | H | M | 4 | 3 | 1 | |||||||||||||||||||||||
教育实习 | H | H | H | H | M | H | H | H | 7 | 1 | 0 | |||||||||||||||||||||||
统计 计 | H | 264 | ||||||||||||||||||||||||||||||||
M | 175 | |||||||||||||||||||||||||||||||||
L | 131 |
十、辅修专科、辅修本科与辅修学士学位
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志趣,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实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保证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修读层次:辅修专科、辅修本科、辅修学士学位。
1.辅修专科
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获得不低于30学分的辅修课程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辅修专科专业毕业证书。
辅修本专业专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地理、考古学概论。共计40学分。
2.辅修本科
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并修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获得不低于60学分的辅修课程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45(原则上不低于45学分)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辅修本科专业毕业证书。
辅修本专业本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考古学概论,史学论文写作。共计45学分。此外,完成毕业论文(5学分)。
另外,还须在专业平台课程中选读16学分其它课程。
3.辅修学士学位
在修读完成辅修本科专业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完成辅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见习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辅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分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则在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后,可授予辅修学士学位。
4.有关规定
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相同的课程,或者主修专业课程教学要求高于辅修专业的,经相关学院认定,可用主修专业课程代替辅修专业课程,不必重复修读。
学生因多种原因终止辅修后,辅修期间所修读的辅修专业课程学分可转为主修专业的任选课学分。
十一、阅读书目(至少选其中50册阅读,并撰写10-20万字的笔记,检查、答辩合格,方可获得2学分):
(一)原典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5年;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18年;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全四册),人民出版社,199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2016;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全四册),北京:中华书局,2016;
司马迁:《史记》(修订本,全十册),北京:中华书局,2014;
郑天挺主编:《中国史学名著选》(全六册,包括《左传选》《史记选》《汉书选》《后汉书选》《三国志选》《资治通鉴选》),北京:中华书局,2009。
(二)史学理论与方法
1.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2.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英)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三)中国古代史
1.赵翼著 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全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
2.林甘泉等:《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3.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9;
5.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7.孙 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8.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9.(日)西嶋定生著 武尚清译:《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
10.(日)谷川道雄著 马彪译:《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北京:中华书局,2002;
11.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12.侯旭东:《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3.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56;
14.张弓主编:《敦煌典籍与唐五代历史文化》(全二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5.(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5.李华瑞:《宋夏关系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6.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6;
17.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4;
18.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1982;
19.傅依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0.田澍:《正德十六年——“大礼议”与嘉隆万改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四)中国近现代史
1.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2.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5.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6.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上下册,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7. 杨奎松:《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8.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上海书店,2003;
9.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10. 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五)世界史
1.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美)戈德斯通,关永强译:《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刘新成主编:《西欧中世纪社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保罗·肯尼迪著,王保存、王章辉、余昌楷 译《大国的兴衰》,中信出版社,2013;
6.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 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
7.彭树智 主编:《中东史》,人民出版社,2010;
8.张曙光:《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Robert McMahon, The Cold War: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10.马克垚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