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点总体概况
1.培养人数
2021年9月入学6人,目前在读学生共20人。其中2019级6人,2020级7人, 2021级6人,延期毕业1人。
入学时间 | 毕业时间 | 人数 | 状态 |
2021.9 | 2024.7 | 6 | 研一 |
2020.9 | 2023.7 | 7 | 研二 |
2019.9 | 2022.7 | 6 | 研三 |
2018.9 | 2021.7 | 7 | 毕业6人,延期1人 |
2.授予学位及就业
2021年7月毕业6人,授予学位6人,6人就业,就业率100%。
3.导师队伍
目前,考古学学术学位导师队伍相对稳定,与2020年没有变动。2021年,招收研究生的导师有6位,分别为刘再聪教授、田河教授、李迎春教授、秦丙坤副教授、马军霞副教授、王新春副教授,教授占比50%。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古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党建工作扎实、稳健、深入地推进,召开党员大会5次、党小组会议12次、支部党课5次、主题党日活动13次,具体如下:
2021西北师大学位授权考古文博思政建设 | ||
时间 | 主题 | 备注 |
2021年1月23日 | 重温党史学习红船精神 | 主题党日活动 |
2021年2月22日 |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学习戍边卫国的英雄事迹,重温爱国主义教育 | 主题党日活动(红色教育) |
2021年2月24日 | 学习边防战士的英勇事迹 | 党小组会议 |
2021年2月24日 | 学习边防战士的英勇事迹 | 党小组会 |
2021年3月12日 | 把绿色种在春天里 | 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 |
2021年3月15日 | 学习党史,重在力行 | 党小组会议 |
2022年3月13日 | 讨论决定确定16期发展对象 | 支部党员大会 |
2021年3月18日 | “学史明理,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 | 支部党课 |
2022年3月23日 | 召开预备党员转正大会 | 支部党员大会 |
2021年3月25日 | “南梁精神” | 支部党课 |
2021年3月15日 | 学习党史,重在力行 | 党小组会 |
2021年3月17日 | 讨论支部发展对象,安排下阶段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 支部党员大会 |
2021年3月18日 | 学史明理,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 | 支部党课 |
2021年4月19日 | “习仲勋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风廉政建设” | 支部党课 |
2021年4月23日 | 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 党小组会议 |
2021年4月23日 | 学习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主题党日 |
2021年5月23日 | 牢记初心使命,弘扬红色精神 | 主题党日 |
2021年5月24日 | 学习习近平谈党的传家宝——勤俭节约 | 党小组会议 |
2021年5月25日 | 讨论通过14期发展对象转为预备党员大会 | 支部党员大会 |
2021年6月1日 | 召开预备党员转正大会 | 支部党员大会 |
2021年6月4日 | “习近平用典” | 支部党课 |
2021年6月10日 | 甘肃境内明长城沿线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主题党日 |
2021年6月15日 |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 党小组会议 |
2021年7月1日 | 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会 | 主题党日 |
2021年7月15日 | 学习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 党小组会议 |
2021年8月20日 | 党员帮办实事汇报 | 主题党日 |
2021年8月23日 | 学习先进人物事迹 | 党小组会议 |
2021年9月17日 | “从百年党史中感悟纪律的力量” | 支部党课 |
2021年9月17日 | 学习考古知识,领略中国考古魅力 | 主题党日 |
2021年9月18日 | 学习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 党小组会议 |
2021年9月23日 | 进行党的纪律建设的百年历程主题学习 | 支部党员大会 |
2021年10月19日 | 张店传统村落调查研究 | 主题党日 |
2021年10月20日 | 学习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上的讲话 | 党小组会议 |
2021年11月12日 |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主题党日 |
2021年11月15日 |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会议公报 | 党小组会议 |
2021年11月23日 | 讨论通过15期发展对象转为预备党员大会 | 支部党员大会 |
2021年12月4日 | “大学生廉政教育” | 支部党课 |
2021年12月10日 |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 | 主题党日 |
2021年12月13日 | 坚定历史自信,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 | 党小组会议 |
2021年12月21日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 | 支部党课 |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课程讲授
2021年,共开设课程16门,除2门公共课外,其余均为专业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授课教师 |
1 | 英语 | 王飞 |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温应洲 |
3 | 考古学研究动态 | 马军霞 |
4 | 考古学史 | 王新春 |
5 | 历史文献学 | 秦丙坤 |
6 | 近现代中国西北考察研究 | 王新春 |
7 | 西北石窟考古 | 僧海霞 |
8 | 历史地理学文献导读 | 潘春辉 |
9 | 商周考古 | 马军霞 |
10 | 青铜器研究专题 | 马军霞 |
11 | 甲骨金文资料导读 | 陶兴华 |
12 | 古文字学 | 田河 |
13 | 西北考古文献与论文写作 | 陶兴华 |
14 | 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与研究 | 刘再聪 |
15 | 西北简牍文书研究 | 李迎春 |
16 | 丝绸之路宗教文化史 | 李顺庆 |
2.学术训练
(1)论文过程管理
2021年12月29号,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组织2019级考古学硕士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和2020级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专程邀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吴荭研究员、杨谊时研究员到场指导。吴红研究员任主席,成员有杨谊时研究员、刘再聪教授、潘春辉教授、李迎春教授、秦丙坤副教授、王新春副教授、马军霞副教授、慕占雄博士。程序:(1)2019级学生作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汇报;(2)委员会评议论文,给予修改建议。(3)2020级学生开题报告。(4)委员会针对学生论文可行性、创新点等进行询问,并就选题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参加本次2019级毕业论文中期检查7人,2020级开题者7人,以及2021级考古学硕士生。
(2)学术讲座
2021年,以甘肃的文化遗产为主,组织学术讲座18讲,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序号 | 时间 | 报告人 | 报告人单位 | 报告主题 |
1 | 2021.12.27 | 寇克红 | 原高台县 文物局局长 | 《唐代河西建康军考——以敦煌遗书为中心》 |
2 | 2021.12.27 | 曹学文 | 炳灵寺 文物保护研究所 | 《非物质文化遗产——炳灵寺花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3 | 2021.12.20 | 张晓东 | 嘉峪关 长城博物馆馆 | 《匠人杰作——嘉峪关的建造管理》 |
4 | 2021.12.20 | 高启安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岩画的分布及价值》 |
5 | 2021.12.17 | 杨秀清 | 敦煌研究院 | 《敦煌历史文化的价值断想——以大众思想为中心》 |
6 | 2021.12.29 | 杨谊时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河西走廊史前生业模式转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
7 | 2021.12.29 | 吴荭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泾川佛教考古》 |
8 | 2021.12.17 | 张先堂 | 敦煌研究院 | 《敦煌文化艺术与丝绸之路》 |
9 | 2021.12.10 | 寇克红 | 原高台县 文物局局长 | 《大遗址的保护与研究——以骆驼城古遗迹为例》 |
10 | 2021.12.10 | 赵治瑞 | 高台县博物馆馆长赵治瑞 | 《基层博物馆工作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 |
11 | 2021.12.7 | 张晓东 |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馆长 | 《袋什衣与嘉峪关戏台》 |
12 | 2021.12.3 | 曹学文 |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 《悠久的历史 多元的文化——炳灵寺石窟》 |
13 | 2021.12.3 | 贺延军 | 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 《炳灵寺石窟保护状况调查情况》 |
14 | 2021.11.21 | 侯红伟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关于早期秦文化的几个问题》 |
15 | 2021.11.18 | 王永安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甘肃宁县石家墓地和遇村遗址聚落考古新发现与新认识》 |
16 | 2021.5.29 | 魏继印 | 河南大学 | 《黄河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
17 | 2021.1.5 | 陈国科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甘肃近年重大考古研究与甘肃历史研究》 |
18 | 2021.1.5 | 魏文斌 | 兰州大学 | 《关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考古学建设思考》 |
3.专业实践
2021年5月-11月,2020级考古学研究生7位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地行唐故郡遗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地宁县石家墓地、礼县四角坪祭祀遗址进行专业实习。
序号 | 姓名 | 实习工地 | 时间 |
1 | 张震 | 行唐故郡遗址 | 5.18-11.18 |
2 | 熊正 | 礼县四角坪祭祀遗址 | 5.18-11.18 |
3 | 把文琦 | 礼县四角坪祭祀遗址 | 5.18-11.18 |
4 | 谢能宥 | 礼县四角坪祭祀遗址 | 5.18-11.18 |
5 | 牛永华 | 宁县石家墓地及遇村遗址 | 5.18-11.18 |
6 | 张可心 | 宁县石家墓地及遇村遗址 | 5.18-11.18 |
7 | 王瑞雪 | 宁县石家墓地及遇村遗址 | 5.18-11.18 |
4.学术交流
无
5.奖助学金
2021年,有4位学生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1人获得校级一等讲学金,3人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获奖人数比2020年增长一倍。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为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围绕着学校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学院不断完善适应学校系统运行和教学需求的考古学科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做法有: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位教师获得考古学博士学位。至此,考古学教师55岁以下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
2.注重科学研究
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代表性文章13篇。
序号 | 主持人 | 项目名称 |
1 | 刘再聪 | 唐朝“村”制度与中国古代基层行政制度“西进化”历程研究 |
参加考古学科重要的学术会议2项。2021年5月16日,刘再聪教授参加“中国考古学会考古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21年10月18-21日,刘再聪教授参加“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纪念大会“和“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
3.注重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服务地方社会
在学生专业实习和学术研究上,积极寻求与地方合作,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适应服务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与保护的现实需求,近五年来,承担或参与了10余项考古调查与发掘项目。学生在论文选题上注重挖掘甘肃地方文化资源,为推动甘肃及周边地区考古工作、文化遗产保护、出土文物、文献整理与研究等方面提供学术支持。
4. 加强教学质量监督,推进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课程质量改进机制,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督导通过定期听课、检查教学大纲、召开座谈会等,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督查。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考核,通过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汇报、预答辩等环节对学生论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还对学位论文进行抽查,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五、社会服务贡献情况
1.举办学术会议
2021年9月27日—30日,举办2021金塔汉简暨长城文化学术研讨会”。
2021年5月26-29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甘肃论坛暨酒泉长城峰会”。
2.学术讲座
2021年5月11日,刘再聪教授在酒泉市博物院作题为《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与华夏文明探源》的专题讲座。
3.学术考察
2021年5月2日至4日,僧海霞教授带领学生考察永登连城至民和段文化遗址。
2021年6月26日,刘再聪赴岷县博物馆开展科研考察。
2021年7月24-29日,马军霞带领“吐谷浑与吐蕃及唐的文化比较学术考察团”前往武威、张掖、西宁等地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学术考察。
六、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2021年,考古学学术硕士论文有1篇被抽检,结果合格。抽检题目为“甘肃地区汉唐时期墓葬所见鸡形象研究”,3位专家分别从选题与综述、创新性及论文价值、科研能力与基础知识、论文规范性及总体评价五个方面审阅,2位专家给予优秀评价,1位给予良好评价。该结果较2020年给予优秀评价的比例提升。
七、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2021年,考古学学术硕士学位点建设较2020年在教师科研成果、学生获得奖学金人数以及论文抽检方面都有显著成效。但总结来看,还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较为突出的是,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交流的频次太低。针对这一问题,拟采取以下措施改进:
1.进一步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一方面从学院经费给予一定支持,另一方面在评奖学金时适当倾斜。
2.进一步鼓励教师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及甘肃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3.加强考古学研究生实习过程管理。避免将研究生简单派送到工地后,形成事实“放养”的状态。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